小红书安全响应中心隐私漏洞报告评分规则V1.1
发布者小红书安全响应中心发布日期2024-03-26
版本更新信息
版本号 | 修订内容 | 发布日期 |
V1.1 | 更新业务范围,完善漏洞奖励定级。 | 2024-03-26 |
V1.0 | 发布第一版/SRC上线版本《小红书安全响应中心隐私漏洞报告评分规则V1.0》。 | 2023-09-15 |
一、前言
小红书安全响应中心紧跟法律法规要求,希望通过安全众测提升内部合规能力 。
小红书反对和谴责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,未经允许请勿在任何公众场合或平台讨论或披露隐私漏洞的细节,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隐私漏洞 。
如有上述行为,小红书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。
二、适用范围
业务范围:小红书App 、小红书商家版App及对应小程序。
* 小红书App为核心应用。
三、 提交限制
(一)来源合规性
APP必须从正规APP应用市场或小红书官方渠道获取,且为当时该APP的最新版本。
* 补充说明:
若同一产品在各应用市场版本不一致,则以最新版本号为准;
若在XHSSRC正式提交漏洞报告前,此窗口期内APP更新了版本,则应以新发布版本为准。
(二)名词标准化
隐私风险中名词的定义和内容参考GB/T 35273-2020《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》。
(三) 及时度要求
测试结果请在第一时间提交至 XHSSRC,已经对外公开的隐私漏洞不在收取范围内。
四、 漏洞评分细则
根据隐私漏洞发现的难易程度、影响等维度,将隐私漏洞分为严重漏洞、高危漏洞、中危漏洞及低危漏洞。
(一)漏洞定级
漏洞等级 | 范围描述 |
严重 | 问题新颖且行业内罕见,漏洞需要有复杂的技术发现与鉴别,且对用户敏感信息或者权限会造成重大影响。 |
高危 | 既未经用户同意,也未做匿名化/加密处理,App客户端直接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,包括通过客户端嵌入的第三方代码(SDK)、表单、插件等方式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。 |
中危 | 漏洞的发现与鉴别需一定技术即可以发现,且对用户的信息或者权限会造成一定影响。包括但不限于: 1、 同意隐私政策前收集个人信息或打开个人信息权限; 2、收集的频率超出其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功能所必需的最低频率; 3、强制定向推送信息; 4、收集的个人信息范围超出了隐私政策中描述的范围; 5、无隐私政策或隐私政策难以访问(如进入APP主界面,需多于4次点击等才能访问到)。 |
低危 | 漏洞的发现与鉴别无需技术或者简单技术即可以发现,且会对用户的信息或者权限造成影响。包括但不限于: 1、 隐私政策不完整: 1) 未告知反馈渠道; 2)未告知个人信息处理目的、方式等; 3)未告知个人权利行使路径。 2、非服务所必须或无合理需求,提前向用户申请权限; 3、 欺骗强迫用户下载且无法关闭或停止; 4、 APP频繁索权,用户拒绝权限申请后,在非用户主动触发权限所涉及的业务场景的情况下,再次弹出权限弹窗即为频繁。 * 说明:仅以静态扫描Manifest.xml 结果作为缺少隐私声明依据,但没有提供APP实际调用记录的漏洞,认定为无效漏洞。 |
特殊说明:
- 相同类型隐私漏洞在同一APP中发现的,按照一个漏洞评定和给予奖励;
- 相同类型隐私漏洞在同一APP中发现的,第一个报告者获得奖励,后续报告者不再奖励;
- 相同类型隐私漏洞在多个APP中发现的,请合并一个漏洞报告提交,我们会根据漏洞具体情况给予额外奖励。
(二)漏洞忽略
一般情况下,该类问题判断所依据的法律、法规和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处于暂未发布施行的状 态(如草稿、征求意见稿、未实施),或已发布但只面向部分行业生效或暂未实质推行(如 面向部分行业的推荐性标准只针对对应行业生效),隐私政策中错别字问题(持续更新)。
(三)隐私漏洞报告要求
提交漏洞报告时,需提供完整检测信息,包括:
基础信息:名称、APP来源、版本号
测试信息:测试工具
复现信息:复现路径、隐私风险证明及清晰截图证据
* 其中截图证据必须至少包括问题所在界面、接口、调用栈。
日志信息:技术类隐私漏洞需提供有效的日志类信息,包括但不限于:
完整的测试堆栈信息
其网络流量抓包截图或其他日志文件。
* 说明:对于无需技术手段即可发现的风险(如:信息窗口未提供显著的关闭或退出选项)可不提供接口、调用栈信息。
其他说明
只提交检测平台、检测工具类的结果截图类证据将不被接受。
仅以静态扫描Manifest 结果为依据提交的缺少相关隐私声明的漏洞,但没有提供实际调用记录的,确认为低危,有调用记录的,确认为中危。
仅提供SDK列表截图,白帽子提示SDK列表不全以外,还应当补充提交关于SDK实际传输了数据给第三方的证据。否则不予通过,为忽略。
五、奖励标准
漏洞级别 | 对应安全币 |
严重 | 1500~2000 |
高危 | 800~1200 |
中危 | 300~500 |
低危 | 50~150 |
六、参考标准
国家标准GB/T 35273-2020《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》
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《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—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(App)个人信息保护常见问题及处置指南》
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《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—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(App)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自评估指南》
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《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(APP)系统权限申请使用指南》
App专项治理工作组《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自评估指南》
APP专项治理工作组《App申请安卓系统权限机制分析与建议》
四部委《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》(国信办秘字〔2019〕191号)
工业和信息化部《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》(工信部信管函〔2020〕164号)
工业和信息化部《关于开展互联网行业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》(工信部信管函〔2021〕165号)